點閱: 19320

監察院國定古蹟建築興建落成百歲慶「百年風華 千秋柏臺」特展,首次移展至全國最大公共圖書館一「國立臺灣圖書館,展期自104年6月23日至8月30日。本展覽重現兼具藝術、歷史及文化意涵之古蹟建築展件,另有互動遊戲及監察院重要職權成果,歡迎民眾踴躍參觀。

開幕致詞影片

開幕致詞

  

經濟與財政固為國家發展之命脈,然藝術與文化卻是國家永恆的資產。古蹟建築,除深具歷史命脈之意涵,往往亦是人文景觀及文化傳承的基石。監察院這棟古蹟建築,佇立在人文薈萃、車水馬龍的臺北市區,喧囂中格外顯得靜謐,莊嚴中蘊涵典雅;除了吸引眾多過客停留拍照,更是民眾婚紗攝影的好地方。這裡過去曾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台北州廳舍,於民國47年正式成為監察院的辦公場址。

〈壯麗典雅中,繼千秋志業〉 監察院不同時空下的照片  

本棟建築為日本森山松之助設計,共分四期興建,第一期於1913年完成,第二期於1915年4月24日落成,深具巴洛克型式之幽雅,又不失雄偉壯麗的氣勢。究其外觀,應屬西洋歷史式樣的建築風格。為使大家共同欣賞這棟古蹟建築之美,本人自103年上任後,即開啟夜間照明,讓過往民眾得在燈光照明中,一窺星光下托次坎式圓柱的莊嚴,與銅製圓頂的柔和,散發出兩者和諧與剛柔並濟的古典美。

 

104年正逢監察院這棟國定古蹟落成百年,將從4月24日起至5月31日止,連續一個多月於上班時間開放民眾自由參觀。民眾一進到大廳,便可欣賞18根挑高的長柱,同時觀賞精美圓頂格子狀天花。置身藝術旅跡的百年建築中,大家可以想見當年開國元勛,行憲後監察院首任院長于髯翁右任是如何瀟灑揮毫,而德高望重的陶百川等監察委員,又是如何不畏權勢,彈劾當時行政院長俞鴻鈞、調查雷震案、及為孫立人將軍平反等。時光飛逝,隨著監察院這棟建築物邁入百歲誕辰,歷史千秋的柏臺風範,將延續並賦予監察文化更豐富的生命力。衷心期盼,本院監察委員持續本著不畏權勢、超越黨派的監察精神,戮力替民眾服務,創造更多為人稱頌的監察歷史。

〈柏臺精神,與時俱進〉于右任先生照片

自古以來,公部門即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推手,如果每個政府都以民為本,御史柏臺即無存在的必要。而監察制度並非我國獨有,目前世界各國存在著170多個監察機關,即知不論政府組織如何設計,背後仍需某種監督制衡的力量,使政府角色更能貼近民眾的需求。


  以往,監察院常給人冷衙門的感覺,然而監察委員及一群專業行政幕僚,每年替老百姓處理了上萬件的陳情案,其中,替小老百姓平反者,更是不計其數。以現在的環境來看,民眾向監察委員陳情非常方便,不再像古代要攔轎伸冤;監察院已不再是傳統的衙門,應是守護人民權益的正義使者。

監察院調查的案件類型甚為廣泛,不但對國家健全財政及建立廉能政府等方面貢獻卓著,更為人民看緊荷包。單就監察院糾正或函請政府機關改善言,每年所節省的公帑或增加之財政收入已超過數十億元,甚或百億元,不僅有效防杜政府機關之浪費及不經濟之公帑支出,更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

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,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,其監察角色亦有很大的差異。隨著歷史的演進,監察委員職權雖已與過去御史角色有所差別,但一直為人傳頌的公平正義、剛直不阿、不畏權勢之御史精神,則已然形成監察文化的特色。監察院將一本過去的御史精神,在傳承此百年古蹟建築與監察文化的同時,除注入新世紀的人本理念,賡續為民服務、紓解民怨,保障人民權益外,亦將致力拉近與增加民眾對監察院的瞭解,力求提升我國廉能政治的新希望。


                監察院院長